-
邵善波:是什么讓防疫政策的制定變得“很復雜”?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邵善波】
中國政府近日根本性地改變了抗疫防疫政策,對新冠病毒實施“乙類乙管”,放棄了大多數的強制措施。變化來得急,幅度也大,引發(fā)了不少問題。雖然經過近三年艱辛的抗疫運動后,部分民眾歡迎“放開”,特別是商界和企業(yè)。但與此同時,有些因“放開”引發(fā)后果也引起很多人不滿及困惑,這就涉及最近抗疫防疫政策的復雜情況。
這次病毒在內地傳播的很快,在一兩個星期內,不少大城市大部份的居民已被感染,農村地區(qū)也逐漸出現情況。社會所看到的,和一些專家所說的也有出入,“多是無癥狀、病情輕”,“與流行性感冒無大差別”——現在不缺“陽”過的人告訴你他們的經驗,網上流傳的說法也很多。另一個沒有想到的后果,是很多國家面對中國的“放開”,紛紛對來自中國的旅客作出各種限制——他們的心情也很矛盾,畢竟來自中國的游客,是一些國家重要的生意來源。
泰國機場舉行儀式歡迎中國游客(圖片來源:新華網)
評價一個政府處理流行疫情的做法,無論是內地、香港,亦或是外國政府,我們都不應過分苛嚴,因為處理大規(guī)模流行病是一個非常復雜和困難的公共政策過程。首先,人們對新出現的病毒是缺乏知識的,新冠病毒(Covid-19)在人類的病理學經驗中從未見過,出現時醫(yī)學界自然對它的特性并不了解,認識它需要一個過程。雖然我們和它已有三年的接觸,直到現在醫(yī)學界仍未完全掌握病毒的特性。更因為不斷有變種出現,完全明白病毒的特性幾乎是不可能的。缺乏這一條件,給政府抗疫防疫措施的制定造成了相當大的困難。
如何制定抗疫防疫的公共政策必須基于多種不同層次的因素,其中包括:
1)科學及病理學的有限知識;
2)病毒可能作出的傷害的評估,由于對于病毒認知的有限,這種評估的準確性也是有限的;
3)評估各種措施對社會的影響以及會造成的社會成本;
4)執(zhí)行上的技術及財政問題;
5)評估民眾的接受程度。
對以上的幾個因素作出衡量后做出的決定,基本是個政治決定,而不僅僅是一個醫(yī)學決定,這可能不符合一部分人的認知。例如感染這新冠狀病毒后,癥狀往往會在兩、三天,甚至七、八天后才出現。因此為防止傳染,要求已發(fā)病或高危的人隔離七天,或十四天,甚至二十一天,這純是對漏網率大小的一個取舍。打個比方,如果基于收集到的數據,隔離七天就可找出90%的感染者;如隔離十四天,就可以管控98%的感染者,決策者就要在這兩個科學數據中選擇,并作出取舍——采取這些措施,可能造成的社會成本、對經濟的損害有多大,及群眾接受程度的判斷,最后作出的一個兩害相權取其輕的決定。
北京昌平區(qū)對高風險區(qū)進行封控(圖片來源:新華網)
在這一過程中,決策者會面對一些復雜的情況,使得政策的決定更為困難,更容易出現偏差。其中包括:
誠意和不誠意的專業(yè)意見分歧
專家基于專業(yè)知識,對病毒有不同的意見,對病理及其影響有不同的看法及判斷。這些誠意的分歧,是科學界正常的、健康的現象。但這些不同的專業(yè)意見,對非專業(yè)的決策者,會造成一定的“選擇困難”,應該聽哪一種意見,標準可能只是對某一個、一些專家的信賴。
這方面的分歧,自然也受個人因素的影響。行業(yè)內的個人矛盾,私人恩怨,專業(yè)內的派系斗爭,這些非專業(yè)、非誠意的分歧,自然也會影響專家學者提出的意見及建議。決策者的決定自然也受影響。
中西醫(yī)之爭
不同于醫(yī)學專家內部的分歧,新冠疫情在國內也再次引發(fā)了長期存在的中西醫(yī)之間的矛盾。中醫(yī)藥在處理流行病有長遠的歷史及經驗,但中醫(yī)與西醫(yī)在國內長期的矛盾,主要體現在醫(yī)療系統(tǒng)中對中醫(yī)中藥的排斥,在這次事件中再次被激發(fā)。在這緊急情況中,期望解決這個長期存在的矛盾,并不實際。但這次事件也應該成為雙方互相學習,互相參考,療法求證的一個非常好的機會。但從事實經過來看,達成共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種針對治療方案的分歧當然也影響了處理政策的決定。
經濟利益的左右
受經濟利益的影響,決策也可能出現偏差。醫(yī)療產業(yè)是一個龐大、全球性的商業(yè)圈子。流行病對于醫(yī)療產業(yè),特別是一些開發(fā)疫苗及其他有關藥物的企業(yè)是一個特殊的機會,他們在這次事件中有龐大的利益考慮。這些利益集團當然也會為了自己的私利、為了獲得對他們產品有利的政策,而針對專家、學者及政府展開游說,同時在社會上制造輿論支持。這本來就是公共政策制定中一個不能避免的干擾,但在出現疫情的緊急情況下,這種不健康的影響具有了更大的發(fā)揮空間。
研發(fā)疫苗是一個高成本、高風險的投資,通常要十到二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通過政府層層嚴格的審批進入市場。但在出現疫情的緊急情況下,各國政府當局多被迫放松這些要求,簡化審批程序,讓一些發(fā)展中的、尚未通過完善驗證的藥物、儀器、工具向社會銷售。在這次新冠疫情中,很多相關產業(yè)的人都發(fā)了大財。
使情況更加麻煩的是面對全球市場和國際關系的政治及商業(yè)考慮——誰在這次疫情中開發(fā)出被廣泛使用的藥物,就差不多可以壟斷全世界的市場。而有能力開發(fā)這些藥物的就只有兩三個大國,這不止涉及經濟利益,也涉及國家安全。因為在關鍵時期售賣,或拒絕出售這些關鍵藥品,都可以變成一個政治工具。所以政府對這些藥物的輸入,除了對藥品的質量及效用要作出決定外,也有對國家利益及安全的考慮,這也使藥品的出入口審批變得更復雜。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戴蘇越 
-
上海市長龔正:把落實國家重大戰(zhàn)略任務作為重中之重
2023-01-13 07:13 -
我國成功發(fā)射亞太6E衛(wèi)星
2023-01-13 06:47 航空航天 -
揚州通報有關領導干部作風問題:建議對二人免職
2023-01-12 22:22 廉政風暴 -
“莫諾拉韋”明天上市銷售,配藥需通過醫(yī)療機構
2023-01-12 20:58 抗疫進行時 -
周平紅委員:護士群體工作壓力大夜班多,建議提升薪酬水平
2023-01-12 18:16 上海兩會 -
兩會聲音|商飛副總經理:C919必將提速擴產,現在已有1200余架訂單
2023-01-12 18:10 上海兩會 -
江西萍鄉(xiāng)回應網傳“1888萬彩禮”:將發(fā)通報
2023-01-12 17:40 婚姻故事 -
商飛副總經理:現在已有1200余架C919訂單
2023-01-12 17:21 上海兩會 -
胡鑫宇家鄉(xiāng)鎮(zhèn)長回應“冒雨拉網式搜尋”:已搜尋三天,暫無進展
2023-01-12 16:48 疑案追蹤 -
六大紀律全部違反的宋希斌,被公訴
2023-01-12 15:42 廉政風暴 -
對2023年的旅游服務貿易發(fā)展有何預估?商務部回應
2023-01-12 15:33 觀網財經-消費 -
我國成功中標沙特最大地質填圖項目
2023-01-12 14:51 -
柳公權所撰墓志,初步厘清秦軍軍陣排列規(guī)律…陜西考古“上新”
2023-01-12 14:47 考古 -
山東海域一油船爆炸:15人獲救,尚有2人失聯(lián)
2023-01-12 14:26 安全生產 -
復星醫(yī)藥CEO:阿茲夫定已覆蓋全國主要醫(yī)療機構,掛網價格為270元/瓶
2023-01-12 14:15 抗疫進行時 -
上海市消保委:視頻平臺限制投屏加收費用不厚道
2023-01-12 13:46 -
海蒂:作為“上海的女兒”,我的臺前幕后都在這里演繹“理想人生”
2023-01-12 13:03 老外講故事 -
純干貨!速讀2023年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
2023-01-12 13:02 上海兩會 -
定下5.5%的目標后,上海高質量發(fā)展新藍圖正在繪就
2023-01-12 12:55 上海兩會 -
推動高質量發(fā)展,要速度更要效率——翔實數字透視上海高質量發(fā)展密碼
2023-01-12 12:52 上海兩會
相關推薦 -
歐盟多國大停電,“我們需要中國技術” 評論 98中俄元首在主觀禮臺出席紅場閱兵式 評論 57英方拿到了,“簡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國太超前了” 評論 86“全球都將研究,中國與西方最強大武器直接對決” 評論 390美國官員:殲-10擊落陣風,沒用F-16 評論 407最新聞 Hot
-
真急了!“請求中國取消限制”
-
嚴管執(zhí)行!中方再出手,美媒發(fā)愁
-
俄副總理:中俄“西伯利亞力量-2”項目談判取得進展
-
“歐洲在華企業(yè)偷著樂:機會來了”
-
歐盟多國大停電,“我們需要中國技術”
-
普京閱兵式演講,特別提到中國
-
“對華閹割版,又要降級”
-
“全球都將研究,中國與西方最強大武器直接對決”
-
英方拿到了,“簡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國太超前了”
-
微軟:從中企學到,誰先一步拿下,誰就難被取代
-
美國農民發(fā)愁:雞爪、魚頭...除了中國,好難找到買家
-
首位“美國教皇”利奧十四世是誰?
-
許紅兵,主動投案
-
美國官員:殲-10擊落陣風,沒用F-16
-
特朗普:對華關稅145%到頂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國不是好盟友”,我駐巴拿馬使館駁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