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維·多德韋爾:單憑人口減少就看衰中國,未免太夸大了
最后更新: 2023-03-03 07:59:58【文/戴維·多德韋爾 譯/觀察者網 由冠群】
中國人口在2022年減少了約85萬人,毫不意外,這一消息引來了危言聳聽的評論。《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標題是“中國人口減少,預示著一場人口危機的到來”。路透社稱,要對中國人口危機保持“警惕”?!度A盛頓郵報》詳細闡述說,這是“一個明顯的跡象,表明中國正面臨一場迫在眉睫的人口危機,而施行幾十年的強制性政策加劇了這場危機?!?
甚至在《南華早報》上,一篇文章的作者也危言聳聽地說,“總人口的下降只是冰山一角”。他說,中國的人口危機是“中國歷史的分水嶺”。還有人說,印度的人口規(guī)模注定會超過中國,印度顯然成了贏家。
這不禁使我想起了馬克?吐溫。眾所周知,他曾抱怨眾多有關他的死訊是夸大其詞。此類擔憂往往都過于簡單且錯誤百出,甚至外界都搞不清這些擔憂從何而來。
或許,在聽到人口下降的消息后,人的第一直覺應該是感到慶幸。正如密歇根大學國際研究所的瑪麗?加拉格爾在推特上所寫:“從氣候變化和環(huán)境保護的角度看,人口減少是一利而非一弊。”
我還記得,世界各國科學家在2017年發(fā)表了一條聲明,警告人類沒有認識到"人口持續(xù)快速增長是引發(fā)眾多生態(tài)和社會災難的主要原因",這會危及人類的未來。
其次,對于一個擁有14億以上人口的國家來說,人口數(shù)量減少85萬人也不值得大驚小怪。這可不是在狡辯。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眾多知名學者,多年來一直認為,中國的實際人口更接近12.8億,而非14億。
無論是14億還是12.8億,相較于這相差的1.2億人,2022年的所報下降人數(shù)就顯得無關緊要了。
在新冠疫情結束之后,情況更是如此。在疫情奪走了全世界500萬到1500萬人的生命之后,殘酷的事實是,現(xiàn)在并不適宜預測人口長期發(fā)展趨勢。
說實在的,二十多年來,中國的人口出生率一直在下降,而中國人卻越來越健康長壽。于是人口危機的固定模式出現(xiàn)了,不斷下降的工作人口被迫供養(yǎng)越來越多的養(yǎng)老人口。
正如香港大學葉兆輝此前所寫,中國現(xiàn)在有大約2.8億60歲以上老年人,所有這些老年人都必須由正在減少而非增多的勞動人口供養(yǎng)。對于那些剛剛才接觸中國“人口危機”問題的人來說,如果他們認為中國領導層沒有采取任何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那他們可太天真了。
1992年,宏碁公司創(chuàng)始人施振榮首次提出了“微笑曲線”理論,展示了在價值鏈兩端工作的小規(guī)模團隊——一端是概念和設計,另一端是營銷和品牌——創(chuàng)造的價值遠遠高于從事簡單組裝制造工作的大規(guī)模中間團隊。
“微笑曲線”理論
此后不久,中國領導人就意識到,中國面臨的人口挑戰(zhàn)是要讓勞動力從事能提高生產率并能帶來更高附加值的工作,使他們成為高薪高技能人才。為此,中國政府投入巨資發(fā)展教育。在2000年,只有8%的高中畢業(yè)生能升入大學。而到2021年,這一比例已上升到64%。
年復一年,中國政府不斷推高企業(yè)職工最低工資標準,迫使那些窮困潦倒的小型組裝企業(yè)撤離中國,遷往本地區(qū)較貧窮的經濟體。北京還促使企業(yè)去占據(jù)制造業(yè)價值鏈的更高端位置。
出于同樣的動機,中國還推動企業(yè)大規(guī)模應用自動化生產線。旨在解決“人口危機”的其它措施還包括推進城鎮(zhèn)化建設,以吸引更多人進入高技能勞動力隊伍。
外界可能很快還會看到中國會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目前男性退休年齡為60歲,女干部為55歲,女工人為50歲。
中國正加大投資醫(yī)療保健事業(yè),旨在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狀況,以幫助他們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后繼續(xù)工作。
不太可能響應官方生育號召的女性,也可能在勞動力市場上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正如袁洋(音譯)最近在英國《金融時報》上寫的那樣:“在后農業(yè)時代的中國,人們生孩子已不再是為了有更多的勞動力。國家養(yǎng)老金制度提供的集體養(yǎng)老保障減小了養(yǎng)兒防老的必要性?;蛟S,我們可以把孩子看做孩子,把女性看做人,而非生育機器?!?
以簡單的人口規(guī)?;騁DP增長數(shù)字去預測某個經濟體的未來,這是幼稚和錯誤的。保證高質量的經濟增長,提高勞動生產率,加大對教育的投資以確保勞動力掌握高附加值的技能并掙得高薪,這些才是關鍵。
所以說,單憑人口變動就預測中國將亡,這一警告不過是夸大其詞。
(觀察者網由冠群譯自《南華早報》)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標簽 中國人口-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由冠群 
-
ChatGPT相關?漢王科技一個月內再收關注函:不得過度宣傳誤導
2023-03-03 07:33 -
縮衣節(jié)食成效初顯,B站四季度減虧21%
2023-03-02 22:39 -
如何看待中美經貿關系未來發(fā)展趨勢?商務部回應
2023-03-02 18:26 觀網財經-海外 -
倪光南:不受壟斷制約,RISC-V架構在中國CPU領域最受歡迎
2023-03-02 17:24 觀網財經-科創(chuàng) -
“消費提振年”怎么辦?商務部長:形成波浪式消費熱潮
2023-03-02 17:15 觀網財經-消費 -
陳文玲:疫情后活下來的企業(yè),政府不能就不管了
2023-03-02 16:02 經濟學家建言2023中國經濟 -
陳文玲:不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談何刺激消費?
2023-03-02 16:02 經濟學家建言2023中國經濟 -
丁一凡:中國企業(yè)得打造出自己的產業(yè)鏈,才不怕被“卡脖子”
2023-03-02 16:02 經濟學家建言2023中國經濟 -
丁一凡:中國經濟體量足夠大,有余地實行獨立的貨幣政策
2023-03-02 16:02 經濟學家建言2023中國經濟 -
大基金二期入股長江存儲,認繳額超120億
2023-03-02 11:51 觀網財經-科創(chuàng) -
馬斯克的野望:從稀土到鋰鹽都要擺脫中國?
2023-03-02 11:31 觀網財經-汽車 -
馬斯克展示“擎天柱”新視頻,稱機器人或比汽車更有價值
2023-03-02 09:49 -
田軒代表:非市場化力量干預色彩濃厚,應提高交易所自主權
2023-03-02 07:55 股市 -
廣告增收不利,微博去年營收同比下降15%
2023-03-01 20:29 觀網財經-互聯(lián)網 -
愛奇藝申請新專利:在彈幕中加廣告
2023-03-01 19:18 觀網財經-互聯(lián)網 -
美激進加息暴露體系缺陷,人民幣國際化有新機遇
2023-03-01 18:34 經濟學家建言2023中國經濟 -
華為指控四項侵權,小米回應
2023-03-01 17:40 觀網財經-科創(chuàng) -
冷酸靈,不再是“原廠”?
2023-03-01 16:59 觀網財經-金融 -
150家中企集體亮相巴展,“這次他們不再低調”
2023-03-01 10:20 觀網財經-科創(chuàng) -
下調今年銷量目標,PICO:會更加關注用戶體驗及服務能力的提升
2023-02-28 21:57 觀網財經-科創(chuàng)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問題比想象難得多”
-
靠岸中國貨船數(shù)“歸零”,美西港口官員驚到了
-
“出軌女下屬”,英國海軍一把手被免職
-
“聽加州的,否則美國最大經濟體地位不?!?/a>
-
流浪53年后,蘇聯(lián)金星探測器墜落地球
-
伊朗官員:美國不真誠,一開始就設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責
-
為什么選出美國籍教皇?梵蒂岡消息人士:還不是因為特朗普
-
普京提議:15日,俄烏直接談
-
王毅分別同印巴雙方通話
-
印度稱“不想升級”,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領導人訪問基輔,將與澤連斯基共同討論?;饐栴}
-
印軍否認S-400防空系統(tǒng)被摧毀
-
印度前高官:勸巴基斯坦,中國的話好使
-
空中爆炸!巴軍通報7日空戰(zhàn)細節(jié),含擊落“陣風”錄音
-
要松口了?印官員稱將“適時”公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