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刁大明:2024兩個美國對決,將影響世界四年還是四十年
最后更新: 2024-11-01 09:11:03萬斯的胡須與共和黨的代際更迭
82歲的拜登被60歲的哈里斯取代,顯然實現(xiàn)了民主黨在代際意義上的相對更新。但與萬斯相比,這種更新顯然太不顯著或者太慢了。
值得一提的是,萬斯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留著胡須參加總統(tǒng)或副總統(tǒng)電視辯論的人。上次留胡須的副總統(tǒng)還是二三十年代胡佛的副總統(tǒng)查爾斯·柯蒂斯;上個留著胡須選總統(tǒng)的人還是40年代的杜威,所以留胡須對于美國政治人物來說還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自從吉列發(fā)明了比較快速的可以好打理的剃須刀之后,不留胡須成為美國現(xiàn)代職業(yè)男性的標配,所以一個不留胡須的總統(tǒng)候選人被認為比較干練,對選民而言更有親和力。
相比而言,萬斯就一定要反其道而行之,到底為什么呢?我其實是覺得他這樣做是因為他要表達對于美國傳統(tǒng)精英文化的徹底反叛,是MAGA的一個表現(xiàn),不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反叛而是對傳統(tǒng)政治精英的反叛。另外一個原因是,他不留胡須確實是選不了,你們看看他不留胡須是什么樣?確實是娃娃臉。
無胡須版萬斯和有胡須版萬斯
現(xiàn)在我越來越覺得特朗普選他不是那么錯,雖然一開始引發(fā)了一些爭議。南北戰(zhàn)爭之前的1856年,布坎南及其副手布雷肯里奇勝選。布坎南應該感謝特朗普,在特朗普之前布坎南在所有總統(tǒng)排名中都幾乎墊底。其原因是他被認為沒有有效地挽救這個國家,沒有有效阻止南北戰(zhàn)爭。當年,布坎南66歲,他的副總統(tǒng)布雷肯里奇36歲,是至今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副總統(tǒng)。如今,特朗普選擇40歲的萬斯,雖然沒有打破最年輕副總統(tǒng)人選的紀錄,但這個組合卻打破了總統(tǒng)與副總統(tǒng)人選之間年齡差最大的紀錄,38歲。
這到底意味著什么?這徹頭徹尾是兩個代際,這切實讓共和黨實現(xiàn)了快速的代際更迭。而民主黨的選擇是兩個60歲,是克林頓、戈爾以來最近的一次。所以,是誰在傳遞拜登所說的那個火炬?那個火炬在誰手里?很難說。
1992年以來,兩黨政治在代際上事實上發(fā)生了很有意思的事情。說好了挺年輕的民主黨,怎么這么多年的總統(tǒng)候選人除了奧巴馬和哈里斯之外,全是40年代的呢?幸虧來一個哈里斯,要不然還是40年代的,但即便是哈里斯不就是回到了2008年的水平嗎?換句話說,十六年之前已經(jīng)是60年代的了。那時候還年輕,奧巴馬還是克林頓的感覺,現(xiàn)在相對而言已經(jīng)不年輕了。反倒是共和黨,我不知道2028會怎么樣,但卻從1992年以來的總統(tǒng)候選人穩(wěn)步地進行代際更新,20年代、30年代、40年代……為什么如此呢?
2024年10月28日,奧巴馬在費城的競選活動中發(fā)表講話 視覺中國
我們一定會覺得奧巴馬本人在美國政治上相對比較積極,比較有歷史刷新感。2008年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奧巴馬脫穎而出。大家注意,2008年也就是說克林頓之后,戈爾選不行,克里選不行,這都是40年代的,那正常來講應該是50年代的參選,結(jié)果一下子在金融危機背景下出現(xiàn)了奧巴馬,1961年出生的,不但年輕,而且還是少數(shù)族裔,這種特別符合民主黨政治審美的歷史刷新感簡直難以抗拒。于是,奧巴馬的八年,整個民主黨陣營在各個層次招募人選時,更多聚焦的是更年輕、更具身份政治的人選。
試想,61年的非洲裔都當總統(tǒng)了,50年代的白人怎么能代表民主黨呢?直到2016年,奧巴馬任期結(jié)束,八年拔苗助長的70后、60后接不上茬,結(jié)果就轉(zhuǎn)回來繼續(xù)推出還在躍躍欲試的那些40后。希拉里也要上,拜登也要選。這不是奧巴馬的錯誤,但這卻是一個客觀結(jié)果。
相對來說,為什么共和黨快速實現(xiàn)了代際變化呢?我覺得跟特朗普有關系,雖然他自己比較年長,但他進入政治之后就持續(xù)推進了共和黨的“特朗普化”或者“MAGA化”,在經(jīng)濟意義上的民粹,在文化意義上保守。在持續(xù)被特朗普主導的共和黨內(nèi),那些早已進入政治的精英,比如40后、50后的這些人很難想象會快速轉(zhuǎn)向投靠他,這么快調(diào)頭的人不太多。相比而言,誰更容易成為特朗普麾下的有生力量呢?就是2016年、2017年之后剛剛進入美國政治的新一代,60后、70后。這些人毫無顧忌地快速倒向特朗普,借勢快速上位,逐漸推動了共和黨群體的代際變化。
所以,看似與奧巴馬完全相反的特朗普,對自己政黨代際生態(tài)的影響也恰恰相反。不過,如果特朗普和萬斯當選的話,80后的萬斯是不是就會成為2028年共和黨最有力的競爭者?這對共和黨又意味著什么?豈不是類似于當年奧巴馬的效應嗎?共和黨的60后、70后該何去何從呢?
哈里斯的“身份政治”
客觀講,哈里斯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充分闡釋自己的政策。沒有時間是因為太短了,7月底才接棒,距離選舉投票還有105天,沒有時間準備政策;沒有空間是因為她作為副總統(tǒng)沒有辦法徹底與拜登政府做切割。所以,對特朗普而言,最好的對哈里斯的攻擊就是讓她說政策、讓她講明白過去三年多不做的事情未來就一定會做的理由。不過,恰恰特朗普也不太適合或善于講政策,所以我們才看到萬斯到處的滔滔不絕。
反過來,哈里斯對特朗普的攻擊卻非常有效,至少有助于凝聚基本盤。大家有留意到她說了什么嗎?有印象嗎?在密歇根州,我們知道這是北美穆斯林群體比較多的州,哈里斯在演講時遭遇了選民因巴以沖突的抗議。哈里斯的反應是,馬上停下來,對著抗議者說:“我在講話。你們是想讓特朗普回來嗎?”其中的潛臺詞就是,所有對她的攻擊就是讓特朗普回來;她未必多好,但總比特朗普強。
2024年10月30日哈里斯在競選集會上與威斯康星大學女子排球隊進行交流 視覺中國
“不讓特朗普回來”似乎是非常有效的動員,這比當年希拉里的“打破玻璃天花板”更為接地氣。從選舉信息角度看,哈里斯的是回應選民,希拉里是給選民發(fā)任務卡。前者涉及到切實利益,選民有感;后者無感。換言之,哈里斯從來也不主動強調(diào)過自己首位非洲裔女性總統(tǒng)的刷新感、就是強調(diào)“不讓特朗普回來”。
但我想說,這并不是因為哈里斯多么高明,是因為她來自加州,加州的政治人物沒有幾個不是打破玻璃天花板的、沒有幾個不是具有刷新感的多元特性的。反過來,特朗普對于哈里斯的攻擊,似乎都不太奏效,反而會凸顯自己的“白人至上”“厭女”等問題,反作用特別明顯。
這是一個問題,如果因為這個原因哈里斯贏了,這到底是怎么贏的?那就是身份政治徹底超越了績優(yōu)主義。因為身份政治正確而被攻擊得少,所以就能當選。這簡直就是美國政治徹底崩壞的又一個體現(xiàn)。這樣下去,對民主黨而言到底意味什么?未來,一個白人男性候選人,再“身份政治”是不是也會沒有票?一個非白人女性因為身份政治的“金光護體”,是不是就可以所向無敵?那就意味著,身份政治對于民主黨來說就不再只是“政治”,而是“身份”,是民主黨政治精英必要的身份標配。沒有這個身份選不了,成為不了民主黨的候選人。這樣推測或許極端了,但是否會有這個趨勢或隱憂呢?
如果八年之前美國人選擇特朗普是因為盲目,是因為不了解,是因為賭氣就想換一個不可能的人選,或者就是一種選民對精英建制派不滿的宣泄,那八年時間,特朗普是什么狀況,執(zhí)政會帶來哪些內(nèi)外政策變化,全世界都應該很清楚了吧。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人如果還是選擇了特朗普,到底意味著什么?是不是只有一個理解、一個理由,就是更多的美國人雖然在人格意義上不認同他,但會覺得他代表的國家方向是對的,是他們想要的。這就是意味著,美國正在變道,特朗普就是那個扳道工。
如果是哈里斯呢?奧巴馬開啟了擁抱身份政治的民主黨議程,刺激了共和黨的極端反向反應,在茶黨運動等的鋪墊后,最后導致了特朗普的崛起。那么,如今的哈里斯會不會引出屬于她的“特朗普”?如果特朗普當選,共和黨的“特朗普化”將在未來四年徹底完成。奧巴馬到特朗普這段時間以來的兩黨政治之間的互相塑造,將以互相極端化的態(tài)勢而宣告暫時結(jié)束,從而進入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政黨政治狀態(tài)。
如果是哈里斯,是不是意味著共和黨將因為進一步被刺激而出現(xiàn)更大更激烈反應,從而兩黨還未停歇就陷入了新一輪更為激烈的互塑當中。這輪產(chǎn)出的特朗普在國際舞臺上內(nèi)顧、退群,持續(xù)推進對華戰(zhàn)略競爭;那哈里斯的特朗普會怎么做?是不是會更極端?因為哈里斯比奧巴馬就更激進或者說在形象上和身份政治意義上對保守派和民粹派更有意義,他對特朗普會怎么樣?我們已經(jīng)看到萬斯了。我覺得會導致的結(jié)果真的是美國這個國家的政治生態(tài)還來不及進入一個哪怕很短的穩(wěn)定期就又快速地跌入了下一輪動蕩。
結(jié)語:選舉影響未來四年,還是四十年?
這次選舉會不會給中美關系帶來新的節(jié)點和起點?因為任何一個黨上臺都不會改變現(xiàn)在的戰(zhàn)略方向,所以不會有新的節(jié)點、新的起點,但會影響到未來四年互動的方式和節(jié)奏。那就意味著,這場選舉不會對未來四年有大的影響,但如果真的像我所說,一種可能性出現(xiàn),會讓美國政治出現(xiàn)更加癲狂的狀態(tài)的話,那會影響的事實上是整個美國的政治生態(tài)和國際角色,也包括影響其對華政策。那就意味著,這次選舉不會對未來四年的中美關系帶來重大的影響,但或許會對未來的十年、十四年甚至是四十年的美國帶來影響,進而也就會對中美關系以及世界格局帶來長期影響。
- 原標題:刁大明:2024美國大選影響四年還是四十年?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唐曉甫 
-
被中方制裁后,這家美無人機廠商向美政府“喊疼”
2024-11-01 09:06 中美關系 -
“德國依賴中俄,就像被下藥了”
2024-11-01 09:00 德意志 -
匈外長:沒有中國,歐洲電動車難以成功
2024-11-01 07:45 -
內(nèi)塔尼亞胡:必要時打擊伊朗任何地點
2024-11-01 07:45 -
耿爽:我索性主動出擊,先來說一說美國
2024-11-01 07:10 烏克蘭之殤 -
朝鮮試射導彈為“火星炮-19”型洲際彈道導彈
2024-11-01 07:10 朝鮮現(xiàn)狀 -
伊朗:將給以色列難以想象的回應
2024-11-01 06:40 伊朗局勢 -
特朗普還沒上臺,他們已經(jīng)慌了:斷了美國這個財路
2024-10-31 23:35 -
“曾有烏將軍打電話投降,讓我?guī)兔β?lián)系普京”
2024-10-31 22:56 烏克蘭之殤 -
“中印邊境士兵互贈糖果”
2024-10-31 22:12 龍象之間 -
吉利回應“私下單獨談判”:歐委會主動接觸,被我們拒絕
2024-10-31 22:02 車市快訊 -
拜登最后一次白宮萬圣節(jié),她扮成…
2024-10-31 21:16 -
“無論誰贏,歐洲已輸”
2024-10-31 20:12 歐洲亂局 -
用腳投票!歐盟對華綠地投資創(chuàng)歷史新高
2024-10-31 19:58 -
市場瘋狂下注特朗普,真金白銀比民調(diào)更準確?
2024-10-31 19:41 美國大選 -
“末日種子庫”收到3萬份新樣本,“人類在與時間賽跑”
2024-10-31 17:34 極端天氣 -
俄:罰2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美元
2024-10-31 17:31 -
印尼已提交加入金磚國家的申請
2024-10-31 17:01 金磚國家 -
聯(lián)合國8年來首提,日方:干涉內(nèi)政,強烈抗議
2024-10-31 16:51 日本 -
國防部:中印共同維護邊境地區(qū)和平安寧
2024-10-31 16:03 龍象之間
相關推薦 -
特朗普準備賣了“美國之音”總部大樓 評論 43美大使“委屈”上了:加拿大抵制美貨是侮辱 評論 52沃爾瑪準備以關稅為由漲價,特朗普威脅 評論 155“船、箱雙雙告急!兩個月后更糟了” 評論 120最新聞 Hot
-
特朗普準備賣了“美國之音”總部大樓
-
沃爾瑪準備以關稅為由漲價,特朗普威脅
-
馬克龍“搭手示強”,反被埃爾多安“拿捏”
-
他痛批特朗普撒謊“不值一駁”,“令美國人民蒙羞”
-
美大使“委屈”上了:加拿大抵制美貨是侮辱
-
面臨高關稅壓力,越美完成首次線下部長級磋商
-
臺“邦交”危機再起?“不意外,轉(zhuǎn)向或已近尾聲”
-
“船、箱雙雙告急!兩個月后更糟了”
-
克宮:“普澤會”有可能,只要…
-
小米汽車回應“部分SU7前保險杠形變”
-
惡意傳播涉劉國梁不實信息,杜某川、湯某被處罰
-
韓船企利潤大增,中國被撼動?
-
美軍高官急眼:中國在拉美居然整了10個,沒人管…
-
無法一一談判,特朗普放話:將被單方面加稅
-
湖南懷化舞水河近期出現(xiàn)大量死魚,當?shù)鼗貞?/a>
-
穆迪下調(diào)美國信用評級,白宮急了:這是政治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