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梅狐貍:武大賞櫻沖突事件的背面——中日服飾是如何被混淆的?
關鍵字: 武漢大學櫻花和服唐裝吳服脫亞入歐【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春梅狐貍】
前幾日,武漢大學發(fā)生賞櫻沖突事件,當事人將自己的服飾描述成“唐裝吳服”,并且用“吳服是唐朝最盛行的服裝”“我喜歡唐朝文化,穿的是唐裝吳服,不是和服”“唐裝和和服,本來就很像”等言論闡述自己的服飾。
不論事件本身如何,類似的言論并不罕見,在事件發(fā)生前的十天,知名編劇于正恰巧發(fā)了一條關于唐朝背景的新劇微博,也用“不喜歡‘唐’太日本風,因為日本本身就是學我們的”這樣如出一轍的言論。而在更早之前,他的電視劇《美人制造》被質疑造型神似日本陰陽師,他也曾說“這是唐朝的造型,日本沿用我們的”。
除了于正,范冰冰的《武媚娘傳奇》、陳坤的《天盛長歌》乃至更久遠的《漢武大帝》,都曾陷入過模仿日本服飾的爭論,所有用以還擊的說辭也都驚人相似——日本是學我們!日本和服延續(xù)中國服飾!
武漢大學賞櫻沖突事件當事人的著裝
《美人制造》劇照與白無垢對比
《武媚娘傳奇》劇照與舞妓
然而事情真的如此簡單么?唐代的服飾在中國沒有得到保留,卻在隔著海洋的日本保留下來了,這事想想都有些蹊蹺呀!這件事我們要從日本的服飾史去尋找線索,他們究竟是如何發(fā)展服飾的?
由于日本歷史發(fā)展起步很晚,所以中國的文化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推進作用。早期的服飾只是貫頭衫或布匹扎束的模樣,直到古墳時代受到了當時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方民族服飾的影響,開始穿著上衣下裳/裈的服飾。其后的飛鳥時代與奈良時代也接連被中國的隋唐服飾影響,這時期的遣唐使不僅為我們所熟知的,而且的確影響深遠。
然而,畢竟是兩個國家,照搬中國并不現實。日本先是在701年頒布了第一部法典擁有了自己的典制服飾,進入平安時代后隨著遣唐使的廢止開始逐漸發(fā)展出了自己的服飾風格,他們稱之為“和樣的創(chuàng)制”。
這種失去中國文化的輸入而產生的服飾本土化現象,在朝鮮半島也曾發(fā)生過,由于明朝覆滅、清代服飾改制當時的李氏朝鮮的服飾因自己的發(fā)展也產生了自己的風格,朝鮮半島稱之為“國俗化”。這大約可以理解為日本或朝鮮半島在完成對中國服飾文化的吸收后開始步入自己的節(jié)奏,而許多影視劇喜歡模仿的“陰陽師”故事一般發(fā)生在平安時期,自然是不能被搬運過來當作中國唐代的服飾。
穿著白色狩衣的安倍晴明,野村萬齋飾演
不過這個時候的日本服飾與現在我們看到的和服區(qū)別還很大,大約可以算作日本的古裝。日本當然也有古裝劇,有古裝劇就意味著日本現今保留的傳統(tǒng)服飾與他們的古代服飾并不一致。距離現代和服的出現,日本服飾還需要走過兩個至關重要的過程。第一個過程是“小袖”在江戶時代完成它的融合發(fā)展,它來自庶民穿的外衣和貴族的內衣相融合,這個時間大約是中國的明末清初。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武守哲
- 最后更新: 2019-04-01 18:47:43
-
侵華日軍細菌戰(zhàn)又添新罪證!
2019-03-25 19:19 -
選舉產生官員是反民主的,在過去兩千多年里曾是婦孺皆知的常識
2019-03-25 17:38 觀學院 -
“今天,向40年前那場戰(zhàn)爭中的英雄和烈士們敬禮!”
2019-02-17 22:47 -
長城城磚被撬壞60余延長米,誰干的!
2019-02-05 20:23 考古 -
在中國,不管官多大學問多好,都不該忘記自己來自人民
2018-12-11 08:05 新時代之聲 -
塵封百年,甲午海戰(zhàn)沉船致遠艦設計圖在英國重見天日
2018-12-10 19:59 考古 -
直播:今天我們該如何紀念“三大戰(zhàn)役”
2018-12-09 12:14 觀學院 -
即使在最窮的中國面前,英國人也摔了跤,美國人也碰了壁
2018-11-30 07:10 新時代之聲 -
唐代公主誰也沒見過,怎么知道復原得準不準確?
2018-11-22 07:44 -
有些人一講改革開放,就是自由化、私有化、市場化
2018-11-21 08:18 新時代之聲 -
當年我們羨慕別人家家有冰箱,今天我們造給全世界
2018-11-19 08:38 新時代之聲 -
疑似抗日英烈頭顱現身日軍老照片 日軍曾“屠村”
2018-11-19 07:33 -
愛因斯坦親筆信3.2萬美元成交 信中成功預言德國未來
2018-11-15 17:21 德意志 -
埃及發(fā)現幾十具“木乃貓”,真·喵星人占領評論區(qū)
2018-11-13 20:44 考古 -
“10人里有1人愿回中國,我們就成功了”
2018-11-02 06:58 新時代之聲 -
當年中國沒錢,但有膽子“殺出一條血路”
2018-10-30 07:28 新時代之聲 -
佟麟閣:誓與盧溝橋共存亡
2018-10-25 10:40 捍衛(wèi)英雄 -
發(fā)現最古老完整沉船:距今2400年、保存完好
2018-10-23 15:23 考古 -
既然要研究民國政治史,又在躲藏什么?
2018-10-13 16:07 -
《國家寶藏》第二季要來了!又有哪些文物亮相?
2018-10-11 07:55 綜藝政治
相關推薦 -
真急了!“請求中國取消限制” 評論 65歐盟多國大停電,“我們需要中國技術” 評論 110中俄元首在主觀禮臺出席紅場閱兵式 評論 57英方拿到了,“簡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國太超前了” 評論 88“全球都將研究,中國與西方最強大武器直接對決” 評論 390最新聞 Hot
-
真急了!“請求中國取消限制”
-
嚴管執(zhí)行!中方再出手,美媒發(fā)愁
-
俄副總理:中俄“西伯利亞力量-2”項目談判取得進展
-
“歐洲在華企業(yè)偷著樂:機會來了”
-
歐盟多國大停電,“我們需要中國技術”
-
普京閱兵式演講,特別提到中國
-
“對華閹割版,又要降級”
-
“全球都將研究,中國與西方最強大武器直接對決”
-
英方拿到了,“簡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國太超前了”
-
微軟:從中企學到,誰先一步拿下,誰就難被取代
-
美國農民發(fā)愁:雞爪、魚頭...除了中國,好難找到買家
-
首位“美國教皇”利奧十四世是誰?
-
許紅兵,主動投案
-
美國官員:殲-10擊落陣風,沒用F-16
-
特朗普:對華關稅145%到頂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國不是好盟友”,我駐巴拿馬使館駁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