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廣燦:印度新國防參謀長,會如何處理與周邊國家關系?
最后更新: 2022-10-20 07:51:11為支持國防自造計劃,不惜降低印軍戰(zhàn)力
印軍非常不信任印度本土國防工業(yè),在國際軍火市場上給人留下了“買買買”的印象。印度國防工業(yè)之所以十分拉胯,有很多原因,如國防工業(yè)薄弱、官僚并不了解軍事、政客好大喜功等等,以至于軍隊在武器購買一事上十分青睞外購。
當前,莫迪政府正不斷地對國內(nèi)國防工業(yè)進行前所未有的改革,推動印度國防自造計劃,試圖改變印軍嚴重依賴國外軍品的局面。例如,不斷降低私人資本進入國防工業(yè)的準入門檻,引入行業(yè)競爭機制;建設國防工業(yè)走廊,提高國防工業(yè)生產(chǎn)能力等。
其中最重要的手段,是出臺軍購禁令,禁止軍隊從國外購買國內(nèi)可以研發(fā)、生產(chǎn)的同類產(chǎn)品,防止國內(nèi)軍事資源投入外流。如,在今年8月份,莫迪政府出臺了第三批禁止武器進口清單,累計禁止進口項目達到2700項,不僅包括步槍、子彈等輕武器,還包括火炮、直升機、護衛(wèi)艦等大型軍品。
而國防參謀長的責任就是,在印度國內(nèi)軍事資源投入逐步轉(zhuǎn)入內(nèi)循環(huán)的趨勢下,壓制軍內(nèi)對本國軍品的嚴重不滿,盡可能地購入質(zhì)量并不怎么樣的國內(nèi)軍品。如此做法,勢必會在中短期內(nèi)降低印軍的作戰(zhàn)能力。
有限軍費下的守勢戰(zhàn)略
雖然印度至今沒有出臺本國的國家安全戰(zhàn)略,不過外界仍可以從此前比平·拉瓦特的一些言論、軍事資源的配置,以及莫迪政府的戰(zhàn)略和外交觀念中一窺端倪。
比平·拉瓦特尤為注重中國在陸地上對印度的“威脅”。在去年美軍撤離阿富汗時,比平·拉瓦特用文明沖突論的視角認為,中華文明和伊斯蘭文明在走向結(jié)盟,勢必對印度和西方文明造成威脅。
其在擔任國防參謀長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砍掉了空軍114架中型戰(zhàn)機的外購計劃;第二件大事,則是將印度海軍的第三艘航母計劃推遲,并公開宣稱印度軍隊不是遠征軍,只能沿著邊界和印度洋進行守衛(wèi)和戰(zhàn)斗。
很明顯,這是采取了守勢戰(zhàn)略。
資料圖來源:印媒
從印度軍事資源的分配來看,也不難發(fā)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
印度陸軍預算在軍費中的占比,從2020-21財年的54%降低到2022-23財年的51%,其中裝備開支從2020-21財年的2349億盧比降到2022-23財年的2172億盧比,降了8%;空軍的預算占比幾乎未變;海軍的預算占比則從16%增至19%,增加的預算主要集中在艦艇的開支上,從2020-21財年的1600億盧比增到2022-23財年的2945億盧比,上漲了約84%。
這變動看起來似乎并不符合比平·拉瓦特重陸輕海的思想,其實這點可以從莫迪的國防工業(yè)政策上找出原因。
莫迪政府主張在大國競爭加劇的時代凸顯印度的獨立性,其寧愿出臺軍品進口禁令、購買性能較差的國內(nèi)同類產(chǎn)品,也不愿意依賴國外先進裝備,非常重視軍品的國有化比重。而印度陸軍幾乎完全依賴俄羅斯裝備,印度本土國防工業(yè)在同類軍品的替代上泛善可陳。
相對于印度陸軍來說,印度海軍在這方面做得較好,國內(nèi)造船廠可以依賴國外關鍵技術(shù)和產(chǎn)品,結(jié)合國內(nèi)配套企業(yè),建造一些較為先進的艦艇。這使得海軍在莫迪“國防自造”的理念下表現(xiàn)尤為突出,所以分得較多的軍費。
同時,莫迪政府的主要注意力仍是放在國內(nèi)建設上,軍費占GDP的比重長期呈下降趨勢,近幾年基本維持在2.5%左右。在中印爆發(fā)加勒萬河谷沖突的2020年,印度軍費占GDP比重猛然升到2.9%,其實原因是印度經(jīng)濟在2020-21財年下降了7.3%;而到2021-22財年,軍費占GDP的比重又降到2.1%。
因此,踐行莫迪服務于國內(nèi)、維持低水平的國防開支的理念,是比平·拉瓦特削減??哲娺M攻性裝備的最主要原因。
如果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也容易理解印度當前軍事建設存在重陸輕海的傾向。
中美軍事競爭的核心集中在海洋方向,任何美國潛在軍事盟友海軍力量的增強,都可能引來中方的高度警覺。如果印度此時大力發(fā)展??哲姷冗M攻性作戰(zhàn)能力,甚至謀求切斷中國的海上能源補給線,為此與中國結(jié)怨,這不是莫迪所希望看到的,因為代價是印度難以承受的。因此,即使中印兩國有較大的軍事矛盾,也盡量集中在陸地邊境上——這肯定不會帶來雙贏,但受限于地理條件和彼此更加關注國內(nèi)問題的傾向,即使出問題,也不至于讓雙方損失太多。
- 原標題:印度新國防參謀長,會如何處理與周邊國家關系?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李泠 
-
美國新增感染46501例、死亡620例
2022-10-20 07:39 美國一夢 -
烏克蘭20日將在全國范圍內(nèi)限電
2022-10-20 06:58 烏克蘭之殤 -
伊朗再次否認向俄羅斯提供無人機
2022-10-20 06:52 伊朗局勢 -
“為啥還在這?”“我是個斗士...”
2022-10-19 22:15 不列顛 -
她又補刀:是特朗普沒種來!
2022-10-19 21:54 -
埃爾多安:已與普京達成一致
2022-10-19 21:17 -
普京:頓涅茨克等四地進入戰(zhàn)時狀態(tài)
2022-10-19 21:14 俄羅斯之聲 -
俄外交部:沒有關閉在西方國家外交代表處的計劃
2022-10-19 20:25 俄羅斯之聲 -
“拍攝頓巴斯真相后我被解雇了,因為不符合價值觀…”
2022-10-19 19:17 -
英國9月通脹率重回10.1%,新財相發(fā)聲
2022-10-19 18:15 不列顛 -
“以色列不會向烏提供武器”,烏外長:將發(fā)正式照會
2022-10-19 17:49 烏克蘭之殤 -
“給我們投票,明年我給國會提交的第一個法案就是…”
2022-10-19 17:33 美國政治 -
朝鮮向韓朝緩沖區(qū)域開炮,中方回應
2022-10-19 17:20 朝鮮現(xiàn)狀 -
“烏軍派30多艘登陸艇搶奪扎波羅熱核電站,被擊退”
2022-10-19 17:11 烏克蘭之殤 -
領獎臺上演“展旗大戰(zhàn)”
2022-10-19 16:56 -
意大利公墓建筑坍塌,十來具棺材懸在空中
2022-10-19 16:29 -
她的四種政治結(jié)局,都給備好了…
2022-10-19 16:28 不列顛 -
芬蘭要在芬俄邊境建圍欄,130-260公里
2022-10-19 14:47 歐洲亂局 -
歐盟外長終于憋出一句道歉,還甩鍋美國人
2022-10-19 14:34 歐洲亂局 -
BBC被曝已制作好秘密廣播腳本以備英國今冬大停電
2022-10-19 14:20
相關推薦 -
真急了!“請求中國取消限制” 評論 65歐盟多國大停電,“我們需要中國技術(shù)” 評論 110中俄元首在主觀禮臺出席紅場閱兵式 評論 57英方拿到了,“簡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國太超前了” 評論 88“全球都將研究,中國與西方最強大武器直接對決” 評論 390最新聞 Hot
-
真急了!“請求中國取消限制”
-
嚴管執(zhí)行!中方再出手,美媒發(fā)愁
-
俄副總理:中俄“西伯利亞力量-2”項目談判取得進展
-
“歐洲在華企業(yè)偷著樂:機會來了”
-
歐盟多國大停電,“我們需要中國技術(shù)”
-
普京閱兵式演講,特別提到中國
-
“對華閹割版,又要降級”
-
“全球都將研究,中國與西方最強大武器直接對決”
-
英方拿到了,“簡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國太超前了”
-
微軟:從中企學到,誰先一步拿下,誰就難被取代
-
美國農(nóng)民發(fā)愁:雞爪、魚頭...除了中國,好難找到買家
-
首位“美國教皇”利奧十四世是誰?
-
許紅兵,主動投案
-
美國官員:殲-10擊落陣風,沒用F-16
-
特朗普:對華關稅145%到頂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國不是好盟友”,我駐巴拿馬使館駁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