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銳|對“蔣政權”的想象可以休矣
關鍵字: 民國蔣政權想象歷史近代史【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王銳】
最近一段時間,一些關于臺灣史政機構所藏民國史檔案解讀的文章在網絡上頗為流行。其實以筆者的經驗,倒不認為此乃蔡英文政權有意開放國民黨“黑材料”來讓世人研究,因為一直以來,不少歷史研究者都在呼吁將史料數位化,以便檢索。但這次網絡輿情的意義在于,許多不以歷史研究為業(yè)的人民群眾,開始對這批檔案感興趣,以此作為認識、評價南京國民政府的基本素材。這是一個好現象。
自然,肯定會有所謂專業(yè)研究者聲稱,這些網絡文章沒有“史學規(guī)范”、轉發(fā)與評論者未曾經過“史學訓練”,因此不客觀、不全面云云。但不要忘記了,中國近代史這一門類在現代中國之所以流行,離不開具體的政治斗爭與意識形態(tài)斗爭,它絕非僅僅是發(fā)思古之幽情的“士大夫之學”,而是與人們通過認識過去來理解現在、展望未來,尋求救國救民之道息息相關。
像胡繩、劉大年、陳旭麓,包括筆者的太老師章開沅先生,他們之所以研究中國近代史,離不開他們在革命年代所進行的政治斗爭與意識形態(tài)工作,這些經歷既賦予了他們認識歷史的一種親歷感,又能比較深刻的把握近代中國的基本癥結。按照今天的標準,這幾位老先生在青年時代大概很缺乏高高在上的“學人范”,也沒有什么海外訪學、結交著名“學人”的機會,但恰恰是他們,堪稱當代中國近代史研究領域的開拓者。因此,焉能輕易瞧不起在當代意識形態(tài)斗爭中的人民群眾所進行的歷史寫作。
胡繩
所以,對于最近的這一思潮,就不應忽視其意義。過去十余年來,由于眾所周知的國內外環(huán)境,在學術研究與大眾思潮方面,對蔣介石政權的認識呈現出一種頗為怪異的現象。不少人將其視為現代中國發(fā)展道路上的另一種可能性,將這個政權里的各色人等視為難能可貴的時代精英,甚至對這個政權所遺留下來的文物、建筑、服飾都抱以一種美學上的愛慕。其實對歷史上的政權有一些美好的想象本身并無問題。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他們的歷史功績完全可以成為人們認識中國歷史與中國文化的切入點。
此外,包括一些著名政治家,如子產、曹操、王導、王安石、張居正,也可以作為評價歷代政治得失的重要參考。但讓人感到納悶的是,蔣政權之失敗有目共睹,不說別的,1949年美國政府發(fā)表的“白皮書”,就對其政治與經濟狀況大肆抨擊,深感絕望。要想懷想古昔,中國歷史上有太多值得人們紀念、追思的史事了,為何非要把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建立在對這樣一個政權及其代表人物的臆想之上呢?這是否稱得上是一種精神上的病態(tài)?劉邦的《大風歌》,曹操的《短歌行》,王安石與張居正的奏疏,豈不比蔣公冗長的講話稿、浩如煙海的日記,更文采飛揚,啟人心智?
當代一些為蔣政權做歷史辯護的人或許會說,蔣介石及其周圍的政客,至少是民族主義者,他們也希望中國越來越好。就這個觀點本身來說,其標準或許太低了,因為在近代中國,民族主義十分盛行,救亡圖存、富國強兵,基本成為大多數中國人的基本共識。特別是在政治領域,除了一些遺老、漢奸與買辦,有幾個人沒有民族主義情感?值得注意的是,最近的網絡文章,恰恰重點揭示了1930年代蔣介石處理“九一八”事變、《何梅協定》、總體對日方針等問題上的妥協與綏靖傾向。這是對蔣介石是否還稱得上是民族主義者的一個有力質疑。
蔣介石與宋美齡
即便蔣介石及其周圍的親信有心救國,但這些史事至少表明,南京國民政府的“基礎能力”與國家治理水平實在不高。眾所周知,南京國民政府所能直接控制的區(qū)域,基本局限在江浙一帶,其他地區(qū)鞭長莫及。在政治集團的組成方面,除了追隨蔣介石起家的革命新貴,就是與英美政治、經濟、文化勢力關系極強的新式“精英”,以及作為士紳支配之延續(xù)的原北洋政權中的成員,這一組合本身就十分缺乏民眾基礎。加上“四一二”清黨,把國民黨內本來就為數不多有有志青年排除殆盡,致使政治風氣大為敗壞。蔣介石本人倒是有心刷新政治,他特意把江寧等地作為“自治實驗縣”。但據張朋園先生的研究,此舉最終弄得不倫不類,飽受詬病,絲毫無助于全國范圍內的政治能力之提升。
猶有進者,一些帶有“醉翁之意不在酒”色彩的史論強調,與中國共產黨一樣,國民黨也深受蘇聯影響,將后者的組織模式借用過來,因此在表面上看起來與中共無甚差別。但這樣的觀點或許忽視了,中國共產黨一直強調群眾路線,讓黨員干部與群眾相結合,為廣大窮人謀幸福。在毛澤東的黨建思想中,反對官僚主義是重要的組成部分,警惕黨員干部高高在上“當官做老爺”。這兩點鮮明的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很長時間內極大程度上避免蘇聯統治集團所表現出來的官僚化、權貴化傾向,這一點不少具有比較視野的歷史社會學研究已有詳盡論證。
就此而言,雖然國共具有一些共同的組織特征,但在政治原則與政治路線方面,國共之間的差距不啻天壤。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后來成為現代“新儒家”代表人物、長期堅持“反共”立場的徐復觀,1940年代曾是國民政府駐延安的觀察員,他在給蔣介石寫的報告中,也承認中共與農民十分親近、政治風氣平等、組織效率極高。今人可以執(zhí)拗地認為斯諾這樣的國際左翼作家對中共有“溢美之辭”,但徐復觀秉此立場卻也如是認為,實在值得人們深思。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吳立群
- 最后更新: 2019-02-21 08:04:55
-
“今天,向40年前那場戰(zhàn)爭中的英雄和烈士們敬禮!”
2019-02-17 22:47 -
長城城磚被撬壞60余延長米,誰干的!
2019-02-05 20:23 考古 -
在中國,不管官多大學問多好,都不該忘記自己來自人民
2018-12-11 08:05 新時代之聲 -
塵封百年,甲午海戰(zhàn)沉船致遠艦設計圖在英國重見天日
2018-12-10 19:59 考古 -
直播:今天我們該如何紀念“三大戰(zhàn)役”
2018-12-09 12:14 觀天下講壇 -
即使在最窮的中國面前,英國人也摔了跤,美國人也碰了壁
2018-11-30 07:10 新時代之聲 -
唐代公主誰也沒見過,怎么知道復原得準不準確?
2018-11-22 07:44 -
有些人一講改革開放,就是自由化、私有化、市場化
2018-11-21 08:18 新時代之聲 -
當年我們羨慕別人家家有冰箱,今天我們造給全世界
2018-11-19 08:38 新時代之聲 -
疑似抗日英烈頭顱現身日軍老照片 日軍曾“屠村”
2018-11-19 07:33 -
愛因斯坦親筆信3.2萬美元成交 信中成功預言德國未來
2018-11-15 17:21 德意志 -
埃及發(fā)現幾十具“木乃貓”,真·喵星人占領評論區(qū)
2018-11-13 20:44 考古 -
“10人里有1人愿回中國,我們就成功了”
2018-11-02 06:58 新時代之聲 -
當年中國沒錢,但有膽子“殺出一條血路”
2018-10-30 07:28 新時代之聲 -
佟麟閣:誓與盧溝橋共存亡
2018-10-25 10:40 捍衛(wèi)英雄 -
發(fā)現最古老完整沉船:距今2400年、保存完好
2018-10-23 15:23 考古 -
既然要研究民國政治史,又在躲藏什么?
2018-10-13 16:07 -
《國家寶藏》第二季要來了!又有哪些文物亮相?
2018-10-11 07:55 綜藝政治 -
習近平談抗戰(zhàn):牢記歷史是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
2018-09-19 10:25 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 -
疑似被盜佛首現身蘇富比 龍門石窟研究院回應
2018-09-18 07:20 考古
相關推薦 -
“英美貿易協議這項‘毒丸’條款,中方狠批” 評論 20“不被特朗普唬住,中國打了個樣” 評論 94“顯然特朗普先退一步,雖尷尬但有用” 評論 73歐盟深吸一口氣:這也太荒謬了 評論 230陣容龐大!關鍵時刻,拉美伙伴“力挺”中國 評論 91最新聞 Hot
-
“英美貿易協議這項‘毒丸’條款,中方狠批”
-
日本:民間飛機別在釣魚島飛了,不要“刺激中國”
-
特朗普喊話鮑威爾:像歐洲、中國那樣降息
-
被戳痛點,印方火速打臉特朗普
-
普京:烏克蘭像抓狗一樣在街頭抓人
-
印巴相互驅逐一名外交官
-
百萬粉絲網紅對5歲女孩開黃腔,已被封禁
-
法國知名影星德帕迪約被判犯性侵罪
-
非法占地50多畝,汕頭違建豪宅“英之園”被責令拆除
-
美凱龍董事兼總經理車建興,被留置
-
“不被特朗普唬住,中國打了個樣”
-
“特朗普已經毀掉了圣誕節(jié)”
-
特朗普突然提“統一”,臺當局緊急回應
-
“顯然特朗普先退一步,雖尷尬但有用”
-
變調了,“印度這次要對美國來真的”
-
“澤連斯基堅持只跟普京談”,俄方最新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