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譚驍天、張彬茂:被美國“卡脖子”是什么感受?
最后更新: 2024-12-23 14:20:24【文/觀察者網(wǎng)專欄作者 譚驍天、張彬茂】
在21世紀現(xiàn)代醫(yī)學的疾病診斷體系中,生物分子標志物的探測與定量是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旨在開發(fā)生物分子定量探測方法的“體外診斷(IVD)”行業(yè)在21世紀以來進入了高速發(fā)展期,目前已成為全球生物醫(yī)學工程行業(yè)中市值最大的領域之一。
而在生物分子的探測過程中,傳感系統(tǒng)會捕獲生物樣本內的特定目標分子,并將這種分子信息轉化為更容易被觀測的光、電信號。在這個過程中,信號的探測與分子的識別是同等重要的因素。經過我國科研工作者數(shù)十年的努力,微弱光電信號的探測問題已經有相當多的解決方案,基本擺脫了被美國德國等先發(fā)國家“卡脖子”的風險。
基于高性能抗體的自動化體外診斷設備。 圖片來自于:Cognex Corporation 公司
而針對蛋白質類的生物標志物,在臨床診斷中最常使用的識別工具,是一種叫做抗體的工具蛋白。由于其出色的特異性和穩(wěn)定性,基于抗體的蛋白類標志物測試方案,占據(jù)了全部蛋白檢測應用的60-70%。在日常的分子免疫檢驗及病理分析中,實際上也不斷出現(xiàn)因抗體質量原因造成誤診并耽擱治療的案例。
可以說,在目前的時代背景下,抗體質量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治療方案制定的成敗。與此類似,低質量的垃圾抗體同樣也會導致很多科研結論出現(xiàn)錯誤,誤導人類知識庫的更新。
我們的研究團隊長期開展基于抗體的生物分子傳感技術研究,因此對抗體產業(yè)一直較為關注。在最近幾年的研究工作中,發(fā)生了一些小插曲,能以“管中窺豹”的方式反映一些中美兩國在科研用抗體產業(yè)方面的情況,在這兒說給大家聽聽。
GMP單克隆抗體生產車間。 來自于Creative Biolabs公司
抗體,作為機體免疫系統(tǒng)產生的特異性蛋白質分子,能夠精準識別并結合特定的抗原。但高質量單克隆的開發(fā)、生產工藝較為復雜。首先需要制備目標蛋白的重組抗原,并將這些重組抗原多次注入實驗動物(常見的有小鼠、兔子、山羊等)體內。當抗原進入動物機體后,其淋巴系統(tǒng)迅速識別這些外來的蛋白為外來侵略物質,拉響免疫警報。
這一信號刺激會激活B淋巴細胞,使其進入高度活躍的“超突變”狀態(tài),從而進化出能夠分泌抗原特異性抗體的B細胞。這樣的B細胞在出現(xiàn)后仍需要進行多輪后續(xù)篩選、性能鑒別。其中性能出色的會進行測序/細胞系永生化,此后才能用于工業(yè)生產。
而抗體的后續(xù)生產流程則同樣復雜,不僅需要比實驗室中培養(yǎng)皿大得多的培養(yǎng)罐進行反應,更需要嚴格控制細胞的培養(yǎng)條件盡量保證批次間的狀態(tài)異質性。最終還需要進行多輪、多角度的質控才能最終成為單克隆抗體產品。而且質量性能越高的抗體,其所需的生產工藝越高,質控標準也越苛刻。
不難看出,抗體產品整個生產流程非常繁瑣,工藝環(huán)節(jié)有數(shù)十個。正因為此,雖然是輕工業(yè)產品,但抗體卻是不折不扣的高附加值產品。一些高端產品的價值甚至達到了黃金的1000倍以上。說句玩笑話,高性能的抗體甚至可以說得上是工業(yè)皇冠上的又一顆明珠。
配備有生產帳篷的潔凈生產車間。 來自于:FFKR Architects公司
得益于先發(fā)優(yōu)勢,2020年代之前,美國、德國、英國等老牌發(fā)達國家在抗體領域比我國擁有高得多的話語權。不僅在醫(yī)學診斷用抗體領域中占盡優(yōu)勢,更是基本壟斷了科研類抗體的市場。根據(jù)中商產業(yè)研究院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科研用抗體的市場集中度處于中等水平,前四大龍頭企業(yè)都為國外大企業(yè),總和市場占有率為28%,而國產品牌市場占有率僅有9.8%。
多年的經營帶來了巨量的品牌溢價,這在中國這種早年本土抗體產業(yè)較為薄弱的國家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疫情前國產抗體一般是質次價廉的代名詞)??蒲杏每贵w的龍頭企業(yè)T公司與R公司的大多產品都大幅度加價銷往國內。以癌癥研究中常用的腫瘤壞死因子和表皮生長因子抗體為例,美國官網(wǎng)標價基本在三百美元一支(100μg左右),而國內代理商報價則高達3-5千元人民幣。還有一些較為常用的ELISA免疫檢測試劑盒,中國價格較美國價格翻兩三倍的都不在少數(shù)。某公司曾經做過的最離譜的工作,是將某種他們以為中國難以生產的產品加價一百倍向中國出售(參見之前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郭涵 
-
獨家對話|周毅恩:必須向“第四大排放國”下重手
2024-12-22 09:35 心智觀察所 -
《自然》:2025年值得關注的科學事件,中國“讀腦術”入選
2024-12-20 08:57 科技前沿 -
人類首份月背古磁場信息!嫦娥六號月球樣品最新研究成果發(fā)布
2024-12-20 06:46 嫦娥奔月 -
云計算這個美國對華封鎖的重點領域,二次長征勢在必行
2024-12-19 08:23 心智觀察所 -
首次整機試驗成功!我國大推力氫氧火箭有突破性進展
2024-12-18 18:24 航空航天 -
嫦娥六號、Sora等入選2024全球十大工程成就
2024-12-18 14:49 科技前沿 -
-
航行警告:黃海部分海域進行火箭發(fā)射
2024-12-17 16:57 航空航天 -
“真假5G”之爭,成為了國產射頻發(fā)力趕超的助推器
2024-12-17 08:28 心智觀察所 -
一箭四星,我國成功發(fā)射航天宏圖PIESAT-2 09~12星
2024-12-17 06:37 航空航天 -
中方這次反制,打到了美式“硬科技”七寸
2024-12-15 15:27 心智觀察所 -
“曾主導市場的美國,首次向中企求購”
2024-12-15 13:32 觀察者頭條 -
“一招釜底抽薪!”我國科研人員發(fā)現(xiàn)細菌免疫新機制
2024-12-14 15:01 科技前沿 -
一箭5星!我國成功發(fā)射高速激光鉆石星座試驗系統(tǒng)
2024-12-12 19:01 航空航天 -
“AI曼哈頓”背后,游走著硅谷最有權勢的華人
2024-12-12 13:57 心智觀察所 -
全球最大漂浮式風電平臺正式投運
2024-12-11 22:18 能源戰(zhàn)略 -
如何破解新能源行業(yè)“內卷”?“需要商業(yè)啟蒙”
2024-12-11 15:18 減排史詩 -
《自然》評出年度10大人物,兩名中國人上榜
2024-12-10 23:53 觀察者頭條 -
《自然》公布2024年度十大人物:中國兩學者入選
2024-12-10 22:51 -
國際首臺!我國自主研發(fā)低能量強流高電荷態(tài)重離子研究裝置通過驗收
2024-12-10 17:37 科技前沿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英美貿易協(xié)議這項‘毒丸’條款,中方狠批”
-
日本:民間飛機別在釣魚島飛了,不要“刺激中國”
-
特朗普喊話鮑威爾:像歐洲、中國那樣降息
-
被戳痛點,印方火速打臉特朗普
-
普京:烏克蘭像抓狗一樣在街頭抓人
-
印巴相互驅逐一名外交官
-
百萬粉絲網(wǎng)紅對5歲女孩開黃腔,已被封禁
-
法國知名影星德帕迪約被判犯性侵罪
-
非法占地50多畝,汕頭違建豪宅“英之園”被責令拆除
-
美凱龍董事兼總經理車建興,被留置
-
“不被特朗普唬住,中國打了個樣”
-
“特朗普已經毀掉了圣誕節(jié)”
-
特朗普突然提“統(tǒng)一”,臺當局緊急回應
-
“顯然特朗普先退一步,雖尷尬但有用”
-
變調了,“印度這次要對美國來真的”
-
“澤連斯基堅持只跟普京談”,俄方最新回應
-